新闻动态
参展&赞助企业

AsiaSolar2016论坛精彩发言 ▏ 高端对话②

嘉宾介绍:从左到右

主持人:沈文忠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

对话嘉宾: 孙海涛  黄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赵  为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济东  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金锡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伟増  特变电工新能源研究院院长

夏文进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丁列平  上海泰熹新能源科技股份董事长

王一鸣  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场发言实录

 

【沈文忠】:我们有请几位对话嘉宾上台:刘济东先生、赵为先生、夏文进先生、林金锡先生、刘伟增先生、丁列平先生、王一鸣先生、孙海涛先生。

    

我们开始第二个对话环节,我们关注的是技术,光伏、储能、微网创新技术。

    

讲到技术,我们光伏通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不到二十年,我一直跟我们同行打比喻,汽车行业也是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满大街看到的是洋品牌,合资品牌还是非常非常少见。但光伏通过这二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光伏的企业,中国的品牌都在世界上领先了,我们把国外很多公司都打败了,世界上不到十家公司还很困难的活着,所以他们要推出很多的措施制约我们中国的光伏企业,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中国光伏技术的进步。想当初,我们连一块光伏组件的玻璃国内都不能生产,都是要进口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光伏的,不管是制造、原材料、辅料都已经全面的国产化,都是我们技术的进步。今天很荣幸,请来了这些优秀企业的代表,跟大家分享一下光伏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成绩。

    

我们先讲装备,装备这一块,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很多光伏企业的装备以进口的为主,国产装备当中遥遥领先者应该是48所。刘董事长是国企的带头人,又是中电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又是48所的所长,在刘董事长的带领下,中国光伏设备制造走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光伏行业的设备不再受制于人。所以想请您谈一谈你们在光伏设备方面有哪些创新发展?


【刘济东】:谢谢主持人。刚才第一组很多企业家、专家讲得非常好,我就在底下想,我们国家很多个产业“走出去”,像光伏这样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行业还不是特别的多。原因有很多,我们国家光伏刚起步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装备、材料都是进口的。这样下来以后,成本是很高的。这几年大家都追求一个目标,就是要平价上网。那么平价上网呢,大家知道一个电站建的过程中,它有很多个除了电力设备逆变器之外,一个组件的制造过程,从多晶硅的材料,到硅片、电池组件等,这一系列的制造过程,除了原材料,这些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必须要有装备来支撑,装备是体现一个工艺的实体化,工艺研究成功必须要靠装备来支撑。


实际上我们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光伏装备从前到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当然呢,我们48所在这当中做了一些工作,现在应该说也有很多同行,这是必然的,一家企业也做不大。但作为我们一家央企,今年我们中国电科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同时发布了新的企业文化标识,那个红红的“CETC”就是中国电科新的LOGO,在解释新的LOGO的时候,我们集团公司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我作为我发言的代表,我们LOGO上头有一个蓝蓝的一片,从我们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很高大上,代表的是创新,我说得很实在,我说我们电科装48所的员工解释,那就是闪闪发光的电池组件。

    

确实这十几年当中,我们电科装备集团属于二级集团,是由三个研究所及11家控股公司组成主要高集成电路的装备等。正是因为有这个基础以后,在光伏装备方面不断的创新。在这几年,特别是这一两年我们围绕着新一代的PERC成套装备,智能化的装备又作了深耕的研究。今年年底,我们将有一条基于基本国产设备的全自动化的智能化的自动生产线,将在长沙投入生产,相信将对我们国家光伏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们今年的工作确实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习总今年访问埃及的时候签订了一个备忘录,我们代表我们国家在埃及有一个中埃联合能源实验室,把我们国家的装备也要走出去。今天围绕着“一带一路”,可能有一些装备也在往外推。今天也特别高兴,这么多年跟我们业内同发展,同进步,享受了成功的快乐。


【沈文忠】:谢谢刘总,今天上午我也介绍了一些实验结果,也是在48所生产线上完成的,性能也是不错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装备,特别是PERC线当中,绝大部分的线,还是进的国外的设备。我们到底跟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哪里?


【刘济东】:其实光伏的装备,现在从整套来讲,从多晶和单晶的张晶以及切片的设备,基本上都能国产化。组件的呢,基本上我们把德国的也打败得差不多了。电池这方面呢,特别是是它的平面工艺,源于还是集成电路的核心装备,我们国家在集成电路核心装备这几年有很大的发展。在电池制造工序里面,有一些核心的设备,我们比发达国家还落后那么一两年的时间。现在PERC线里面有一个平板PE的问题。下一步,我想国产化的设备很快就会推出,因为既使再难,比集成电路1212纳米的设备还是要简单得多,应该有信心的。


【沈文忠】: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国产装备能够全面的进入我们的光伏行业。除了光伏系统两大部件,一个是组件,一个是逆变器,组件上一个专家以天合为代表的分享了很多的经验。逆变器也是我们国内叫得上的一个品牌名字就是阳光电源,发布了很多全新的产品。今天上午我也参加了一款1500伏逆变器产品的发布,阳光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了,现在又大规模的进入了储能的行业,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想请赵为副总裁跟我们分享一下阳光电源的理念。


【赵为】: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是阳光电源的赵为。分享阳光电源的发展过程,我的体会就是聚焦,我们阳光电源19年来从来没有做过其他的事情,我们非常专注的把新能源的转换设备做好。第二点创新,本身我们很多的背景是高校老师,所以我们对研发有一种天然的,发自内心的一种喜爱,一旦有什么新的技术,大家都非常乐意,非常积极去探索研发。在这两点上,坚持和创新,成就了我们阳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实际上逆变器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的沉沉浮浮,有很多大企业轰然倒塌。应该说在未来全球的逆变器行业里面,中国逆变器应该能占到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对此也是非常有信心的。对于我们进入储能行业呢,这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过程,因为随着新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平滑,包括对于电网,特别是弱网的支撑,必然离不开储能。其实储能和我们的离网应用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很早开始布局储能行业。最近我们在7月份,我们和三星的一个合资工厂正式投产,产能达到了2GW时,未来我们把能源互联网作为阳光发展的重要方向。


【沈文忠】:刚才曹董事长提高了虚拟同步发电技术,能不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还有一个,我关心的是逆变器的寿命问题,逆变器能保证二十年的寿命,我们知道电力电子的元器件只能保持十年的寿命,你们怎么能做到二十年的寿命?


【赵为】:第一点呢,虚拟同步,VSG的技术,它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新能源的表现,特别是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表现形式最好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类似,这样的话,更加容易去调度应用,它很多的调度策略可以不用变化。这样的话,在新能源里面加入了储能,利用储能有储备能源,可以时时调整功率输出,这样的话,可以把整个新能源加上储能以后,它的外特性表现出来,就是一个火力发电系统。甚至在响应时间、调度特性上比原来的火力发电还要快,同时还可以模拟出火力发电的惯性。这样一种方式,在最近的一些应用中已经得到了非常重要的重视,特别是最近在青海,因为新能源特别多,同时他们要求响应国家的保障发电1500小时,所以在青海地区已经开始探索用VSG的技术去实现电网的一次调频。应该说VSG技术会很快得到普遍的应用。我们阳光本身也是在VSG方面做了很多的前期的研发,在西藏的弱网地区首先开始应用光伏、水电加上储能,实现了VSG的电站,运行了有两年,这个技术已经慢慢在成熟了。

    

第二个呢,逆变器的寿命问题。逆变器的寿命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呢,因为我们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了,阳光第一代的并网逆变器,从2003年开始卖了,包括我们在上海奉贤的电站到现在为止还在运行。光伏逆变器,相对来说,它的运行环境还是比较好一些的,因为它每天功率的波动是比较有规律的,同时它是白天工作,晚上还休息,相对来说,对它里面的电器元件寿命的挑战还可以,可能比较大的挑战是环境挑战,如果安装在室外,包括一些酷热、严寒地区带来的挑战。所以所谓的寿命,我们写的是设计寿命,必须要达到25年,但里面的有些部件,包括机箱,包括其它的一些转动部件,可能不能达到那么长的寿命,可能会有一些损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需要做的呢,能够快速的做一些规划,特别是保证它核心部件,高价值部件保证25年。我们今天上午发布会里面也提到了电容选用膜电容,保证这个部件能够达到25年。这方面呢,本身逆变器在电站里面的价值比重也不是很大,再加上我们快速维修的话,在整个投资汇报里面,这部分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个问题,储能的价格,我们最近也是刚刚完成了一个项目,和爱康公司在青海做了一个1个GW时的储能电站,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在西北存在的限电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在这个电站里面,测算下来的度电成本应该在7毛到7.5毛左右。这样的话,从目前的经济性来看是比较差的,可能当地的电价也就1块钱。但从长远来看,我们预计明年的话,2017年的话,储能的价格会继续下降10%15%。应该说到明年,在使用锂电的储能方面带来一定的积极性。当然还有其它的储能方面,包括用铅酸电池等,这些技术也在探索当中,我们认为锂电池相对是最可靠的。


【沈文忠】:谢谢赵总的详细介绍。

    

下面我们请的两位行业杰出当时,都跟我们交大还是有点关系的,先请中来的夏文进副总,我们交大参与了他们的项目,我们看着他从一条很小的中试线慢慢演变成这么一个背板企业,特别是在质量把控和成本的降价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工作,背板做到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现在又进入了电子行业,2.1GW的双面电池组件。双面电池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跨度也很大,先请夏总介绍一下这几年的技术进步以及怎么样从背板走到电池的设想。


【夏文进】:非常感谢沈老师,他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老师,也是中来的老师,也感谢光伏的各位前辈和大咖。

    

中来一直是一个新兵,我们一直要秉承一个学习的态度。我们2008年创立这个背板的时候,也是专注于创新来做这么一个背板。我们在这个里面凭借技术创新,成功上市,成功的实现中来人的光伏梦,也为光伏行业提供了中来背板的封装方案。在这个里面,最大的一个感受,还是技术创新。在上市以后呢,我们也在思考,中来将来怎么发展,林董事长带领我们整个团队和内外部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包括结合我们以前的技术积累,把目光锁定在高效电池上面。那么高效电池很多,做什么?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要差异化。现在大家都做的正面效率,我要202125,今天正面的效率提升非常难,正面的利用率也很困难。那我们想背面能做什么,我要革命。背面既然能做功能化,背面能不能发电,如果能增加10%的话,我们的收益也能增加10%。从我们应用的案例来看,最好的可以发挥到1.42倍的发电效率,白白的增加了42%的收益,这是对每个光伏人来讲和光伏的技术来讲是革命性的。

    

另一个从背板的角度来讲,背板的路线图我们一直在研究,背板到底怎么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我们不能忽视,就是玻璃作为背板,双玻肯定是不能替代的。我们在做双边电池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原来背板的短板,就是如何来防止颠覆性的革命,没有背板了怎么办?那我还有双边电池,这是中来考虑战略的时候考虑到的。加上我们从2011年底跟ECN合作的时候,在做MWT电池的设计。

    

在做这两块的同时,同时也布局了中来的发电系统,去年也做了40兆瓦的电站,今年布局分布式的系统。做电站的时候,影响因素非常多,怎么样让你的电池,让你的组件真的能够成为发电量,这个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差异化的电池和我们这样一些技术,能够联合上下游的一些专家、同行、合作伙伴来帮助光伏行业,或者说帮助中来,能够实现中来人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所以我在这里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光伏前辈们能够给中来持续更多的帮助和关注,我相信中来一定会给每一位一个满意的答卷。


【沈文忠】:谢谢夏总。我还有一个问题,行业内经常会提及的,你是做背板的,现在又做双面电池,双面电池又不用背板的,是不是矛盾?


【夏文进】:实际上每年我们自己内部也在做光伏背板的路线图,我们在看光伏背板发展的时候,比如说2020年到2025年的趋势,最后还剩下几块背板,我们觉得最后三块背板,其中一块是就是玻璃,一个是涂浮(谐音)的背板。这是涂浮技术的优势,在成本上会有一个优势。

    

另一个,光伏还要可靠性,只有大金和杜邦两款材料,经历了25年,杜邦这个材料如何和大金材料的结合,这是一个趋势。第三块不可忽视的是玻璃,像差异化的电站现在太多,差异化的电站,包括双玻组件,它的起步点就已经达到了现在组件的优势了,就像双边电池一样的,我的起步就像单晶PERC一样的,所以在未来我的成本降低的同时,我们的效率也会提升,背面的应用还会有更大的价值。每个人都有想法,都有空间,你维护一次可能增加30%,带来这个价值的时候,我相信双玻肯定有大的发展。当诺基亚比苹果颠覆掉的时候,我们纯做背板的时候,也有可能被玻璃颠覆,我们不做双玻电池可能别人会做,那我们来做。我想这些不矛盾的,也是我们整个团队讨论的,但矛盾的一点,我们坚决不做的就是做组件,所以技术定位很清晰。


【沈文忠】:谢谢夏总。现在重点在双玻组件这一块,我想请林董事长谈谈亚玛顿创新技术方面的工作。


【林金锡】:谢谢沈总,谢谢各位专家,讲讲企业的辛酸吧。因为我们一直是做辅料的,是在座的“服务员”。我觉得光伏的起伏太大,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创新”。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家企业有一个小的创新或者在这个行业里面,或者在细分市场里面有一个一席之地,那中国的光伏企业还要强大,因为大家都在讲创新、转型等等。

    

我是说我们相当于被遗忘的角落,你是做辅料的嘛,应该受别人驯服的。其实有四个东西亚玛顿做了第一,在全中国。第一个太阳能全反射玻璃是靠亚玛顿的技术做的。第二个就是超薄的物理钢化玻璃,这个来源是2010年慕尼黑展会,我们看到欧洲有一家“坏孩子”,他们一直在往双玻里面做,他们已经在这上来做了深入的研究,产品已经逐步做起来了,但他的玻璃厚,厚的话,成本肯定很高。我就想到,我们做辅料的,赶紧要把这个技术捏在手里面,为我们广大的这些大的组件厂服务。这个技术进来了,也做了一些排他性,但是正好赶上2010年日子不好过,大家创新的驱动力不够。我们一直在行业里面讲双玻是目前来看比较可靠的光伏发电板的一个选择,但大家不理解。就像我们第一个产品镀膜玻璃,说纳米技术是骗人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准。所以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做,推不动怎么办?我们自己来验证它。通过不断的努力,验证,上组件线。现在基本上这个工艺路线技术是非常成熟。

    

我们想双玻很好,三明治中间的胶膜是不是能再提升,我们自己又开发了PV材料。本来这个事不是我们做的,你就把玻璃、深加工技术做做好,但没有办法,这是市场环境所造就的,逼迫你这样做。这是我讲的超薄的双玻组件我们亚玛顿是第一家做的,我们现在能够做到0.8

    

还有一个大尺寸的电子玻璃,高端显示的机板玻璃的深加工和镀膜技术,我们也是中国第一家,要开始批量化生产了。

    

企业不管大小,如果大家能静下心来,默默耕耘,今天可能日子难过一点,做不到很风光,但你确实付出了,你静下心来去做了,那么伏个几年,可能会长出一个金蛋来。上一场的对话,大家都在讲电站的投资收益,如果是25年的组件,变成30年或者35年,你不是投资成本又低了嘛。如果说你的发电量比传统组件要高,那么你不是投资收益高了嘛。所以说,现在是我们做产业的人,要让80%的人多赚钱,我们才能活得很好过,如果让80%的人不赚钱,这个市场还要出乱,没有戏唱的,630以后没有戏唱的,还有930。我的感悟是这样的,大家能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要看别人怎么样,这样的话,市场就比较健康了。

    

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沈文忠】:谢谢林董事长的见解,我非常赞同,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家跟风非常严重,组件好了,都去做组件了,电站好了,都去做电站了。中国的光伏企业,要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亚玛顿做光伏镀膜玻璃,做了非常大的工作,虽然在光伏眼里可能比较小,但我觉得非常有特色。正是这样的特色,企业才能找到比较好的盈利点。

    

下面的嘉宾是特变电工新能源研究院的刘伟增,特变电工是一家非常了不起的民营企业,能不能从研究院的角度,带给我们一些光伏行业创新的技术和经验。


【刘伟增】:首先非常感谢沈老师对于特变电工的介绍。要说特变电工技术创新呢,我觉得首先从特变电工的两块业务去介绍。特变电工,在新能源这一块的业务第一个从顶端的材料,就是硅料,技术创新每年的投入大概占5%以上的总销售。另外,我们在美国的硅谷和德国的慕尼黑也设立了研发中心,不断的研究如何去提升硅材料的相关纯度,降低它的综合成本,也是为我们咱们新能源从顶层的材料出发,不断提高组件的效率,降低度电成本,从材料角度做一些贡献。

    

另外在应用这一块,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首先从设备这一块,可能大家对于特变电工的光伏逆变器也有了解,累计装机接近10个GW,很多客户在见到特变电工的逆变器以后,感觉到我们的逆变器很有特点的,好象是为他们量身订作的,为什么呢?因为特变电工本身是国内最大的EPC厂商。我们对于工程现场对于设备具体的要求,我们最熟悉,最了解,我们本身就是最大的客户。所以呢,我们的设备很大程度上,创新紧紧围绕工程需求,围绕着系统效率的提升,做了很多的努力。

    

另外我们在设备创新这一块,我们的逆变器,SVG,非常好的解决了光伏电站快速建站的问题以及对成本严格的要求。

    

另外从工程服务这一方面,特变电工在技术创新这一块,也是坚持不懈在做努力,特变电工连续五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EPC厂商,特变电工在工程集成技术方面的引领,包括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一个对话也谈到了一些高效的组件,包括逆变器相关的技术。但真正电站的效率提升,每家集成厂商做出来不一样的,有些系统效率做到70%,有些可以做到80%,这种系统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先进的集成技术,在这方面的技术创新,特变电工在很多细节方面引领着行业的发展。相关的一些光伏集成方面的标准编制,也是由特变电工来牵头起草的,包括光伏电站后面的运行规程也是由我们撰写的。

    

从系统层面来讲,刚才赵博士也提到了,阳光更多的是从逆变器,包括同步发电机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现在我们大规模光伏并网与电网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变电工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主要是集中在先进的输电技术,在我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的利用。现在在新疆、内蒙包括国内很多大型的新能源技术,它的送出都是采用交流输电或者直流输电的技术,它都需要采用风光电风打捆的方式把新能源输送出来。因为风电和光伏本身是间歇的,传统的直流在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电源,另外它还需要受电端有非常大的电网,它相当于从一个池子向另一个池子抽水的时候,送水的池子必须是稳定的,受水的池子必须要有非常多的水,这样两个池子才能进行流动。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些新型的输电技术,完全可以从一个不太稳定的源里面,稳定的向另外一个源进行持续不断的输送能量,这种技术在未来大规模新能源基地输出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未来也会在联网公司做示范性的建设。

    

我就介绍这么多,感谢大家对特变电工的支持。


【沈文忠】:谢谢刘院长的介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特变新能源主要是在硅料方面和应用方面,有很多的竞争,在技术上如何保持特色,使得有这么大的发展?


【刘伟增】:我们特变电工做硅产业的时候,定位也非常清晰,我们的硅材料主要是依托于煤矿,我们知道硅类材料的成本将近电力成本的40%以上。我们自己的煤矿,通过自备电场,每度电的成本在2.2毛到2.3毛的成本,我们形成了煤度电的产业链,也是我们硅材料这个产业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2万吨,准备在“十三五”末有可能达到5万吨规模的产能。这是特变电工在材料方面的一个特点。

    

另外在应用侧的话,规模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很多的央企没有存在竞争关系,大部分的央企都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更多的是在于光伏电站的投资,相对来讲EPC比较少,特变电工的EPC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这些发电企业,他们也是我们最大的客户,我们也是长期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一些国企对于特变电工的技术,包括集成能力也是非常的信任,很多大型国企电站的EPC指定特变电工来承建的。


【沈文忠】:谢谢,下面我们讲光伏跟踪,这几年也非常的红火,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孙荣华总裁,十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光伏追踪器的研究,光伏追踪器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业内比较关心的一个是成本,一个是稳定性、可靠性的问题。


【孙海涛】:刚才提到我们追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一直是做追踪器企业的,包括所有的设计,包括控制的出发点。睿基新坚持做追踪器十年了,我参加展会的时候,和美国聊起来,能够做十年追踪器的企业技术人员已经很少了。我们到2013年初,第一代、第二代做追踪器的,在国内已经寥寥无几,他们有时候说了,海涛总你怎么还在继续做这个东西?我感觉追踪器有它广阔的市场。从中国的第一台,后来建成中国最大电站一直到2014年完成目前还是全球最大的山体追踪器127兆瓦,这一路走下来,技术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追踪器一个点考虑不到,都可能导致一个项目失败。有时候大家不太理解,我算算我们大概从全球国外,南极我们曾经还装过两台,近期装的还可以。我们从几大洲,除了北极没有,其他的都覆盖了,有八九十个点。我们国内的863的示范项目,国家示范园区以及领跑者计划中,包括国电投等采用追踪。我自己算了算,什么促使了我们对追踪器可靠性的认识?就是因为前前后后这些点丰富了我们的经验。

    

追踪器呢,说起来很简单,我经常听到大家说,你是做追踪支架的,我特别不认可这么一个概念。虽然说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它是一个智能化的系统,从它的追踪支架,远程运维,包括自我检测和故障运营,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智能化的系统。我们有时候一个系统怎么去把握它?我在美国展会上跟几个同行在交流,尤其在东南亚市场上,我们的品牌远大于他们美国几个品牌的名声,美国的这几个企业,其实时间都没有超过五年的。但美国有一个什么情况呢?他的地址比较好,他把这种经验拿到亚洲,拿到其他地方,项目失败的很多。我有时候看看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设备给驱动坏了,是不是美国的或者国外的技术就先进呢?不是这样的。


目前我们国内在选择追踪器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的误区。我们现在跟客户交流,错误的观念,反过来讲,客户的强势,把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想要纠偏都很难。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可靠的追踪器,追踪器绝对是我们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很多人在问孙总,追踪器还是不可靠,我们不敢用。我们在泰国,我怎么中的标?这家业主从来没有做过追踪器的,也没有做过电站的,他有认为追踪器是比较好的,他大胆的上了170兆瓦,并且在山上,把树木都砍掉,土质很松软。当时很多工程师,还有另外一家摇摇头不敢做,我们把这个骨头给啃下来了。这个电站最后给他带来了多少呢?你提高发电量将近21%


这个人从默默无闻一下子进入第49位的富豪。今年我到这个公司去回访,已经排到第泰国27富豪了,它的电价是1.9元多。他下一个电站又做了100多兆瓦,觉得电站跟踪很简单,现在这个电站运行基本不正常,他又找到我们。所以追踪器不好做,但细节很关键,一定是我们长期积累的结果。


【沈文忠】:谢谢孙总详细的分析。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刚才听了很多的报告,单晶和多晶的竞争,多晶为了应对单晶的挑战,多晶上面有很多的技术,比如说黑硅的技术,还有利用金刚线切片的黑硅,组件的成本做到2块钱人民币一瓦,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了黑硅电池来做组件还有一个好处,我们所有的效率都是在垂直路设下的一个效果,而黑硅还有一个好处,它跟角度的依赖性很小,角度从0度到70度,基本上性能减少很少,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用追踪器的意义就不是非常大了,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孙海涛】:刚才沈总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前面确实还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但我报告一点,我们睿基到明天有一个新技术的发布,全球第一次采用不再讲精度的问题,最大效能跟踪控制。所有的发电,以它最大发电量的那个点作为跟踪,我们要的是结果,不要管它的精度,它时时刻刻在运行中,是最大发电的时候,我们经过几个月的测试,在黄山,发电量已经提高了8%。在中东部,应该讲能够再提高4%8%,这是一个很轻松的数字,以前我们跟踪只适合西北部,不适合光照差的地方。刚才沈总提到了,是一个课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提醒,要未雨绸缪。


【沈文忠】:谢谢孙总。下面有请丁列平董事长,这次展出了很多光伏储能智能化的家居应用产品。请丁董事长介绍一下他们在光伏储能领域有哪些独特的产品和技术。


【丁列平】:谢谢沈总,谢谢各位领导,泰熹在光伏界是一名新兵,但是我们在储能界呢,是一名老兵。我们主要做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么多的定语,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很细的细分市场了。十年以来,主要运用于军工为主的,以部队的潜艇和鱼雷为主的动力电池。两年以前,我刚刚进入光伏界的时候,他说你是跨界进来的。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八年以前,就有建筑光伏这个概念了,在八年以前,我们借着建筑光伏,从太阳能路灯为突破口,去美国借壳上市了,所以到了2010年美国开始打压中国概念股的时候,作为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什么时候进入,什么时候出产,这是从投资的角度觉得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在不停的研发这个细分产品的时候,部队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这十年以来,在这一点上不停的创新,以至于到了今天固态聚合物,我们其中的一项技术,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展厅,我们叫超薄超宽的技术,已经达到中国第一,世界领先,因为我们能统出铜网和铝网的0.009米。我们在和交大合作的时候,曾经在2010年世界太阳能应用,在山西大同有一个展会,交大出一个产品叫“日上江生”,因为在前期的时候,我希望把我的储能放在这个太阳能的物质里,但是我们有关领导跟我讲不宜放,现在只有并网才能有效益,如果把你的储能放进去,无疑是增加了成本,所以他说不适合,所以我没有参与。但没有参与,并不代表在储能上面不研究,也并不代表我对光伏行业不关注。所以呢,我们曾经推出十大系列太阳能路灯。


因为太阳能路灯必须要储能,我们当时的时候,因为推向市场还蛮受到欢迎的,但由于这个企业在光伏界没有地位的,最后推出的十大系列也没有影响市场。再后来的一两年当中,我们在建筑光伏领域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产品,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太阳能的应用应该说我们研究还是颇有心得。以太阳能路灯为突破口,发展中国建筑的光伏产业,成为中国建筑的领先者,当然到今天为止,只是在上股交的一个一板上市挂牌,融资情况也不是最好。


所幸的是我们在两年以前,真正进入光伏界的时候,我设立了三大目标,第一个,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光伏界,现在度电补贴的下降和你运维成本的提高,都需要我的电池,所以我是在等待着这个井喷时代,今天看来这个井喷时代已经到来了。所以在今天早些时候,中明新能源,韩庆浩总裁跟我进行了签约。不仅在光伏领域,在地面发电也好,还是在分布式发电也好,他跟我进行储能当中的合作。所以,我想我能够把我们十几年以来运用于军方的大功率电池,可以直接应用到光伏界,我为各位光伏界的大佬做好服务工作,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建筑领域一栋房子大到结构体系,小到电源插座都有国家的标准。我们的第二个目标希望跟国家有关的标准办,建立运用在建筑物当中的储能标准。它的来源不仅仅是屋面的太阳能发电,因为我们储能不仅仅是存电,还有一个更大的功能是调节。调节我们晚上和白天的峰谷差价,为什么不推用?又是一个利润的问题。当有一天我们国家对于光伏的补贴逐步下降的时候,或者是甚至于没有的时候,你们就得来找我了。很多我们的老大们,都希望能够在世外桃源建造一幢以自己房子为私密的空间,山顶上建一栋房子,这个时候储能的成本不管多少高,都能让你的梦想变成现实。

    

第三个方面,我们经过十年的研发,我们做了很多应用的产品,所以在我们的展台上,我们小到5瓦、7瓦的太阳能板,贴在你的玻璃上,加上我们强劲的储能,为你的智能化居家实现目标。因为智能化居家关键还有一个运营和安全的问题,从效率来说,一个小小的太阳能板,能够直流的方式为储能电池充电,当你要实现电动窗帘、自动感应、居家远程控制,物联网甚至于机器人,都能够在我的电板上实现。请大家在会后到我们这里去看看,多指导指导。


【沈文忠】:谢谢丁董事长。今天我们最后的一位嘉宾也是我们交大的校友,是王一鸣总经理,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作为年轻人,也有非常大的想法,给我们一些分享,大家欢迎。


【王一鸣】:谢谢沈老师,刚才一直听您在讲交大,很多台上的嘉宾都跟交大有千丝万缕,我是交大本科毕业的,所以很有感情。

    

刚才一直在讲,第一个论坛大家都谈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光伏整个行业作为一个政策性的高危行业呢,我们在逆变器确实是一个非常技术高危型的行业。我们每天在单位里讲,我们确实在做一个高危行业,在过去的11年间,国内国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竞争对手,但不同于组件的企业,我们基本上逆变器企业生存或者死亡,最大的决定还是技术可靠性这一块。我们在过去11年,每天自己跟自己讲,我们都是在钢丝绳上走,我们要做的就是可靠性。

    

基于这个考量,我们在企业的内部,在研发里面最考量的还是可靠性这一块。可靠性我们可能讲到三个字,但针对这三个字,无论在原创性的研发,或者是后端的测试也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怎么样做出一个可靠的逆变器,另外一块我们做原创性的设计。从目前的角度来讲,逆变器做到最大效率都超过99%,各方面硬件和软件的革命性的一些东西,都到了现阶段。我们现在更多的是随着器件的进步而进步。早上我们也看到了有80千万逆变器的诞生,所以主要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位体积功率密度怎么样增长,怎么样把更大的功率在更小的单位体积内做出来。第二块,随着器件的进步,怎么样做更高开关频率的技术。从我们锦浪的角度,11年完全聚焦在逆变器,我做十件事情都是70分,还不如做一件事情100分,所以我们兢兢业业做逆变器,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


沈文忠】:谢谢王总。最后我们合影结束我们的论坛。

上海艾灵会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发路25弄71号 邮编:200441
总机:+86-(0)138 1690 0991      邮箱:info@aiexpo.com.cn
沪ICP备2022005325号-3

   关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关闭   
Powered by ESPCMS